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超提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超提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从长远来说,中超扩军是一种趋势,也势在必行,当然对于中国足球来说重大利好。
从现在的中超形式来看,16支球队确实显得有些少。仔细算下了,一些球员一年下来才踢30场球赛,平均12.天才打一场比赛。
不说和五大联赛相比,就和咱们东亚区的兄弟国家相比,咱们的联赛球队少的可怜。
泰超球队目前是18支,一个赛季球员能够打34场比赛,平均10天半就能够打一场比赛,不要小看比中超多的4场比赛,对于一个职业球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实在上升期的球员来说,每一场比赛都是经验的积累。
而J联赛和K联赛就更不用说了。韩国K联赛虽然才12支球队,但是人家赛制不一样,一个赛季要打38场比赛,比中超整整多8场。
通过联赛扩军让更多的球队加入进来,延长赛季场次,让球员通过更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尤其对于年轻的小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即使青训做的很好,但是年轻球员无法在球技上升的关键时期同过比赛来提高自己,最终也是白费。
中超从16支扩军到18支甚至20支,联赛从30场次增加到34场次甚至38场次,不仅可以让球迷过瘾,对中国足球还是有帮助的。
我是柱子 喜欢的点赞 关注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中超扩展20队,每年要进行38轮比赛,我问问,需要多少周的时间?一年才52周,还有14周空闲,中途有洲际比赛,如果像今年的世界杯年,一个多月没有比赛(七周),还剩下不到四周了,加上过年放假和休整、体能储备的时间球员连一周的剩余时间都没有了。
不要说欧洲五大联赛如何如何,你先看看它们的国土面积是多少?中国的国土面积基本是欧洲各个国家面积的总和,这一定让球员疲于奔命,造成厌战心理,反而不利于足球的发展。
如果真的20支,估计又得分区比赛,那是严重的倒退!比赛场数大大缩水,假如分南北区,每队只有18轮比赛,加上所谓的季后赛,不过再加10场,总共才28轮,还不如现在的30轮呢。
所以中超联赛扩军最多只能18支34轮比赛,如果我国面积与英格兰相仿,完全可以扩军22支到24 支。回过头来我问:中国足球有那么发达吗?
中国足球的水平提高与否绝对不是在于球队的多与少,如果是10支球队,队员能力很强,外援也选的合理也是可以行的。中国扩军最大的好处是普及的地区更多,也更能带动地方足球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其中。不过,现在的中超球队再多也是畸形的不平衡发展。现在中超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了,如果泰达保级后,中超球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五地的球队数量是9支。而如果长春亚泰或者大连一方有闪失的话,中国足球重镇东北将只有一支球队。这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中国足球如果再不限制投入,再这样畸形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已经搞不了足球了。不过,现在频频说扩军的事情,不是让更多的俱乐部参与进来,而是让两支U25国家队参与进来,以及其他的国足号球队参赛。在没有职业联赛的时候,中国的足球联赛是这样踢的,现在还这么搞,你觉得不是不是有点搞呢?
“惊闻”中超扩军,其实不用吃惊,几年前扩军就话题不断。
现阶段扩军有利有弊。
参考五大联赛,只有德甲是18支球队,其他的四大联赛都是20支,一共380场比赛,中超是16支,240场比赛,从比赛场次,我们就差很多,所以,队员的比赛经验也就差很多(我这么算,对吗?),同时,也减少了俱乐部收入,所以,扩军很有必要。从球市看,成都,武汉都是火爆,可是缺少中超球队,这就像中国国家队一样,虽然有着高昂热情的球迷,奈何国家队不争气,所以就像国际足联照顾中国一样,扩军!!当然,我这是开玩笑,不过,扩军,确实对这两个有火爆球市的城市有好处。
其次是弊端,现在我们的联赛明显不成熟,没有明确的方向。联赛水平较低,球员素质偏差。有道是,棋下高手,和高手对决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低的对手比赛,同样会降低自己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扩军那是必须的,但是目前条件还不成熟。
个人观点,增加外援人数可以提升内援的竞争力,但是对于内援的身价降低不会有正面作用,反而会让内援身价持续攀升。
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中超联赛可以放宽外援名额,增加外援的上场人数,这样就会营造一个更加激烈的联赛,中国球员每场比赛和十几名外援踢球,相当于在欧洲顶级联赛得到锻炼,对于国内球员的磨练是有益处的,中国球员的身价可能也会降低。
这个观点有可取之处,但是没有考虑到两点。第一,物以稀为贵,如果每队可以只上3名本土球员,那么对于这3人的要求必定是非常之高,以中国球员目前的水平,能够满足的人并不多,这必然会让国内顶级球员成为稀缺品,引发各大俱乐部的争抢,持续拉升国内顶级球员的价格,造成“贫富差距”拉大。
第二,外援人数的增加将让中超俱乐部财政濒临崩溃。目前中超俱乐部的财政压力非常大,几乎全部入不敷出,之所以还能挺住,主要是因为背后的财团不断输血,在中甲、中乙,很多俱乐部已经开始因为财政不济,解散或转让。
增加外援人数,必然会导致俱乐部之间竞争增大,军备竞赛也更加激烈,联赛差距被拉大,大俱乐部越来越吃力,一些中小俱乐部将遭受灭顶之灾。所以,贸然大幅度提升外援上场人数,是不太现实,也不可取的。
国内球员身价薪资虚高,当然和青训无果少实有关,但外援的增加绝不会挤压真正有实力、有潜力的球员,毕竟是什么水平踢什么层次才更重要,这也是五大联赛成功的原因,张稀哲等也没有因为其它原因拿到更多上场机会,靠简单的政策保护,换不来外援之间的良性竞争,到最后同等价格很难吸引当打之年的顶级外援,没压力也就没动力,外援也不例外!同理,当前国内优秀人才稀缺,主力队员难免自负,得过且过,连武磊都叹国内训练水平难及西乙。至于你提到的关键位置问题。首先高水平对抗,没有那个位置不关键,97年边前位李金羽换下姚厦后马达维基亚爆发,全场转折点出现,现在俱乐部锋线主打外援正是联赛竞争不强导致,当有足够选择余地时,教练都会将资源用于球队的整体平衡,像今天的国安恒大,况且只听过无锋阵,没听过无中后场阵型吧!关于你提到的职业化道路越来越难走,这个就多虑了,日本早就在蕴酿脱亚入欧了,增加外援人数及东南亚球员名额直至取消外援限制,提高联赛质量及影响力,倒逼国内球员留洋海外高中低各级联赛!西班牙足球的成功,除了青训,很大程度要归功于90年代后西甲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援的引入,本国球员外出(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西班牙球员流洋国外),日本现在也在沿此路前行!
个人觉得增加外援来遏制国内球员身价薪资虚高的方案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还是不可取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遏制国内球员身价和薪资虚高的问题。简单的来说就是球踢的不咋滴,但是挣得还特别多,这让外界觉得不公平。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还不是因为中国球队造血能力差,新球员不能及时顶上,这也导致各支球队可选择的球员少之又少,炒高了价格。总结来说就是因为中超球队需求量大,但是好球员供应不足导致的问题。
而按照题主所说的意思,增加外援的人次,减少当打之年的球员选择,看似确实是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但缺点确实是太过于明显。接下来具体解释一下这个设想的弊端。
第一,核心问题没有解决
国内球员身价和薪水虚高的问题核心其实是青少年产能不足。而增加外援的设想很明显没有太多的解决青少年上场的问题。而外援多更多的还是挤压了青年球员的上场人次。也就是说这个设想要比u23政策更加急功近利。
第二,关键位置得不到训练
如果增加外援,我相信大多数球队都会把外援的名额分配给前锋,前腰等carry位置。也就是说国内核心位置球员将不会有机会出场。也就是说光从这点其实就已经很不客气了。
第三,职业化道路越来越难走
外援增多其实对于联赛来说确实是很容易提升竞争力,但是现在的中国俱乐部距离职业还是太过于遥远,俱乐部虽然逐渐在中性化,但是财政还是摆脱不了母公司。而该设想提高了外援的人数,这对于球队财政负担也是会大很多,如今四个外援都吃的俱乐部一点不剩,更别说七外援了。而真正的职业化就是要摆脱母公司,保证自产自足,经济独立。所以该设想只会让中超俱乐部距离职业越来越远。
最后我还是想说,设想可能都有弊端,没有任何人的想法是不会有反驳意见的。中国足球如今这样也不是几个政策就可以拯救回来的,真正想看到咱国足球崛起还是默默的等待最为实际…
关注DK,绝对不亏!
尊重原创,禁止转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超提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超提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